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运营部分(上册)
- 资料名称: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运营部分(上册)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83.09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158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运营部分(上册)
作者:(美)维奇克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运营部分(上册)》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维坎·维奇克(Vukan R.Vuchic)教授撰写的著名公交三部曲之一,作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主要公交教科书、手册和百科全书提供给广大读者,是一本具有深远意义的、全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世界名著。 中文版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原著第一部分“公交系统运营和网络”,内容包括:公交运营和服务时刻表,能力、速度、提速和特定运营模式,公交系统分析中的建模和优化,公交线路及网络,轨道公交车站的选址规划等;下册为原著第二部分“公交机构经济和组织”和第三部分“ 公交系统规划和方式选择”,内容包括:公交机构的运营、经济分析和市场营销,公交收费,公交融资,公交所有权、规则和组织,公交系统规划,公交方式的分析、评估与选择,中级和高性能公交方式的规划和选择。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运营部分(上册)》可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并可供从事公共交通工作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科研部门、咨询公司、公交企业、公共利益组织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人员参考。
目 录
第1章 公交运营及服务时刻表
1.1 基本运营要素
1.1.1 线路、网络、站点和车站
1.1.2 车辆、公交单元和车辆规模
1.1.3 服务的应用:客流和流量
1.1.4 运营要素:运行间隔和发车频率
1.1.5 能力、运行和使用
1.1.6 行程时间
1.1.7 速度
1.2 信息文件和数据收集:调查和计数
1.2.1 调查的组织
1.2.2 公交速度-延误的调查
1.2.3 乘客流量和乘载计数
1.2.4 乘客上下车的计数
1.2.5 其他类型的调查
1.3 公交出行特性
1.3.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
1.3.2 公交出行的空间分布
1.3.3 公交出行的时间变化
1.3.4 乘客流量分析和服务能力确定
1.3.5 公交线路的旅行特性
1.3.6 公交应用的指标
1.4 服务时刻表
1.4.1 时刻表的构成
1.4.2 服务需求的确定
1.4.3 时刻表编制过程
1.4.4 过程总结、举例和数字表示
1.4.5 公交运营的图形显示
1.4.6 乘务员计划
1.4.7 计算机在时刻表中的应用
1.4.8 运营有效性测算
练习
参考文献
第2章 能力、速度、提速和特定运营模式
2.1 公交线路能力
2.1.1 线路能力要素
2.1.2 能力计算
2.1.3 公交线路能力的系统方法
2.1.4 不同方式的能力
2.2 公交速度的提高
2.2.1 速度提高的要求
2.2.2 速度提高的可能测度
2.2.3 公交速度对周转时间因素的敏感性
2.2.4 速度提高的测度评价
2.3 停车点和停站规则
2.3.1 定义和关系
2.3.2 停站规则和停车点
2.3.3 停车点间距的实际值
2.4 固定停车计划改进轨道公交运营
2.4.1 跨站运行
2.4.2 区域运行
2.4.3 快车/慢车运行
2.4.4 全站停、跨站停、区域和快慢车运行比较
2.4.5 选择提速运营的方法
2.5 单轨线、环线和具有支线的干线的发车计划
2.5.1 单线
2.5.2 环线
2.5.3 干支线
练习
参考文献
第3章 公交系统分析中的建模和优化
3.1 系统分析在公交中的应用
3.1.1 方法介绍
3.1.2 应用分类
3.2 概念模型
3.2.1 概念模型方法
3.2.2 概念模型的典型应用
3.3 数学建模过程和应用
3.3.1 数学建模过程
3.3.2 车辆优化模型
3.3.3 运营分析模型
3.4 模拟方法的应用
3.5 公交系统分析和运营研究的评价
练习
参考文献
第4章 公交线路及网络
4.1 规划目标、原理及考虑因素
4.1.1 乘客吸引
4.1.2 网络运营有效性
4.1.3 网络——城市相互作用关系小
4.2 公交线路的几何形状
4.2.1 平行线路的间距
4.2.2 线路长度
4.2.3 线路走向
4.2.4 独立线路vs.整合线路
4.3 公交路线类型及特性
4.3.1 辐射线和直径线
4.3.2 切线、圆周线、环线及闭合小回路线
4.3.3 有支线和接运线路的干线
4.3.4 特殊布设的线路
4.4 公交网络的换乘
4.4.1 不同发车间隔长度的换乘分类
4.4.2 不同线路类型的换乘分类
4.4.3 同时换乘的地铁车站布局和时刻表
4.4.4 换乘的重要性
4.5 同步换乘系统网络
4.5.1 同步换乘系统的运行计划
4.5.2 多中心网络
4.5.3 同步运行计划的图形表示
4.6 公交网络类型和特性
4.6.1 不同路权类型的公交方式网络
4.6.2 轨道交通网络类型和特性
4.6.3 公交网络类型回顾
4.7 地铁网络几何形状的分析
4.7.1 地铁网络评估和指标的分类
4.7.2 网络规模和形态
4.7.3 网络拓扑
4.7.4 网络分析的应用
4.7.5 地铁网络与城市的关系
4.7.6 提供和利用服务的度量
4.7.7 特定分析的评价项选择
练习
参考文献
第5章 轨道公交车站的选址规划
5.1 站点选址规划的目标
5.2 乘客出行时间
5.2.1 两种权衡
5.2.2 模型
5.2.3 案例a:均匀的乘客分布
5.2.4 案例b:均匀的累积上车率
5.2.5 案例c:变化的累积上车率
5.2.6 案例d:变化的上下车率
5.2.7 快速公交车站规划理论分析的应用
5.3 车站选址的其他目标
5.3.1 面积覆盖
5.3.2 乘客吸引
5.3.3 车站成本
5.3.4 汽车——公交衔接
5.3.5 地区目标和需要
5.4 目标的整合
5.5 车站的增加或关闭
5.6 面积范围vs.运行速度
5.6.1 车站规则的传统方法
5.6.2 改善面积覆盖的跨站服务应用
5.7 实际轨道交通网络申的站间距
练习
参考文献
选出来的部分练习题的答案(第1-5章)
作者:(美)维奇克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运营部分(上册)》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维坎·维奇克(Vukan R.Vuchic)教授撰写的著名公交三部曲之一,作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主要公交教科书、手册和百科全书提供给广大读者,是一本具有深远意义的、全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世界名著。 中文版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原著第一部分“公交系统运营和网络”,内容包括:公交运营和服务时刻表,能力、速度、提速和特定运营模式,公交系统分析中的建模和优化,公交线路及网络,轨道公交车站的选址规划等;下册为原著第二部分“公交机构经济和组织”和第三部分“ 公交系统规划和方式选择”,内容包括:公交机构的运营、经济分析和市场营销,公交收费,公交融资,公交所有权、规则和组织,公交系统规划,公交方式的分析、评估与选择,中级和高性能公交方式的规划和选择。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运营部分(上册)》可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并可供从事公共交通工作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科研部门、咨询公司、公交企业、公共利益组织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人员参考。
目 录
第1章 公交运营及服务时刻表
1.1 基本运营要素
1.1.1 线路、网络、站点和车站
1.1.2 车辆、公交单元和车辆规模
1.1.3 服务的应用:客流和流量
1.1.4 运营要素:运行间隔和发车频率
1.1.5 能力、运行和使用
1.1.6 行程时间
1.1.7 速度
1.2 信息文件和数据收集:调查和计数
1.2.1 调查的组织
1.2.2 公交速度-延误的调查
1.2.3 乘客流量和乘载计数
1.2.4 乘客上下车的计数
1.2.5 其他类型的调查
1.3 公交出行特性
1.3.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
1.3.2 公交出行的空间分布
1.3.3 公交出行的时间变化
1.3.4 乘客流量分析和服务能力确定
1.3.5 公交线路的旅行特性
1.3.6 公交应用的指标
1.4 服务时刻表
1.4.1 时刻表的构成
1.4.2 服务需求的确定
1.4.3 时刻表编制过程
1.4.4 过程总结、举例和数字表示
1.4.5 公交运营的图形显示
1.4.6 乘务员计划
1.4.7 计算机在时刻表中的应用
1.4.8 运营有效性测算
练习
参考文献
第2章 能力、速度、提速和特定运营模式
2.1 公交线路能力
2.1.1 线路能力要素
2.1.2 能力计算
2.1.3 公交线路能力的系统方法
2.1.4 不同方式的能力
2.2 公交速度的提高
2.2.1 速度提高的要求
2.2.2 速度提高的可能测度
2.2.3 公交速度对周转时间因素的敏感性
2.2.4 速度提高的测度评价
2.3 停车点和停站规则
2.3.1 定义和关系
2.3.2 停站规则和停车点
2.3.3 停车点间距的实际值
2.4 固定停车计划改进轨道公交运营
2.4.1 跨站运行
2.4.2 区域运行
2.4.3 快车/慢车运行
2.4.4 全站停、跨站停、区域和快慢车运行比较
2.4.5 选择提速运营的方法
2.5 单轨线、环线和具有支线的干线的发车计划
2.5.1 单线
2.5.2 环线
2.5.3 干支线
练习
参考文献
第3章 公交系统分析中的建模和优化
3.1 系统分析在公交中的应用
3.1.1 方法介绍
3.1.2 应用分类
3.2 概念模型
3.2.1 概念模型方法
3.2.2 概念模型的典型应用
3.3 数学建模过程和应用
3.3.1 数学建模过程
3.3.2 车辆优化模型
3.3.3 运营分析模型
3.4 模拟方法的应用
3.5 公交系统分析和运营研究的评价
练习
参考文献
第4章 公交线路及网络
4.1 规划目标、原理及考虑因素
4.1.1 乘客吸引
4.1.2 网络运营有效性
4.1.3 网络——城市相互作用关系小
4.2 公交线路的几何形状
4.2.1 平行线路的间距
4.2.2 线路长度
4.2.3 线路走向
4.2.4 独立线路vs.整合线路
4.3 公交路线类型及特性
4.3.1 辐射线和直径线
4.3.2 切线、圆周线、环线及闭合小回路线
4.3.3 有支线和接运线路的干线
4.3.4 特殊布设的线路
4.4 公交网络的换乘
4.4.1 不同发车间隔长度的换乘分类
4.4.2 不同线路类型的换乘分类
4.4.3 同时换乘的地铁车站布局和时刻表
4.4.4 换乘的重要性
4.5 同步换乘系统网络
4.5.1 同步换乘系统的运行计划
4.5.2 多中心网络
4.5.3 同步运行计划的图形表示
4.6 公交网络类型和特性
4.6.1 不同路权类型的公交方式网络
4.6.2 轨道交通网络类型和特性
4.6.3 公交网络类型回顾
4.7 地铁网络几何形状的分析
4.7.1 地铁网络评估和指标的分类
4.7.2 网络规模和形态
4.7.3 网络拓扑
4.7.4 网络分析的应用
4.7.5 地铁网络与城市的关系
4.7.6 提供和利用服务的度量
4.7.7 特定分析的评价项选择
练习
参考文献
第5章 轨道公交车站的选址规划
5.1 站点选址规划的目标
5.2 乘客出行时间
5.2.1 两种权衡
5.2.2 模型
5.2.3 案例a:均匀的乘客分布
5.2.4 案例b:均匀的累积上车率
5.2.5 案例c:变化的累积上车率
5.2.6 案例d:变化的上下车率
5.2.7 快速公交车站规划理论分析的应用
5.3 车站选址的其他目标
5.3.1 面积覆盖
5.3.2 乘客吸引
5.3.3 车站成本
5.3.4 汽车——公交衔接
5.3.5 地区目标和需要
5.4 目标的整合
5.5 车站的增加或关闭
5.6 面积范围vs.运行速度
5.6.1 车站规则的传统方法
5.6.2 改善面积覆盖的跨站服务应用
5.7 实际轨道交通网络申的站间距
练习
参考文献
选出来的部分练习题的答案(第1-5章)
相关资料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交通瞭望台 第2版 唐承炼 编 2008年版
- 普通高等教育交通运输专业规划教材 运输工程 第二版 [陈大伟,李旭宏 编著] 2014年版
- 大辞海 交通卷
- 21世纪高职高专能力本位型系列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 运输组织与管理项目式教程 [苏玲利,陶春柳 主编] 2013年版
- 面向安全提升的行人过街行为研究 [周竹萍,王炜,任刚 著] 2014年版
- 滚装码头 [王学锋,陈舸 主编] 2013年版
- 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打捞工程 [弓永军,张增猛 主编] 2012年版
- 国内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钱大琳等编著] 2011年版
- 十万个为什么·人文:生活交通 [牛立红 编著] 2014年版
- 高等院校网络教育精品教材·交通运输类 线路基础 [马国忠,唐智慧 主编] 2011年版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