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丛书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理论与协同诱导策略设计 [季彦婕,邓卫,赵德,潘大为 著] 2014年版
- 资料名称:城市交通丛书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理论与协同诱导策略设计 [季彦婕,邓卫,赵德,潘大为 著] 2014年版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37.48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城市交通丛书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理论与协同诱导策略设计
作者:季彦婕,邓卫,赵德,潘大为 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城市交通丛书
内容简介
《城市交通丛书: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理论与协同诱导策略设计》以基于可变信息标志的城市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协同与信息共享的角度构建了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和逻辑结构,确定了整个系统的控制模式;在停车诱导信息对驾车者停车选择行为微观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的布设优化方法和版面设计方法;对协同机理进行详细分析,针对不同的交通流状态、停车场状况和有效泊位情况,提出相应的停车诱导协同策略,并着重研究了偏重式和递阶协同式两种停车诱导协同策略,建立了协同优化模型,设计了相应的高效算法;从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成本指标体系、效益指标体系和技术指标体系,提出成本效益评价方法和基于模糊聚类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以南京市湖南路商业区为例,在详细分析湖南路商业区的用地特征、路网特征和停车场分布等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目录
第1章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概述
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概念
1.1.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分类
1.1.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1.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1.2.1 理论研究现状
1.2.2 实践应用概况
1.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其他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
1.3.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交通流诱导信息系统的关系
1.3.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交通控制系统的关系
1.3.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停车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章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结构体系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架和逻辑结构
2.1.1 总体框架
2.1.2 逻辑结构
2.2 停车诱导区域划分
2.2.1 分区的影响因素
2.2.2 区域划分方法
2.3 系统控制模式设计
2.3.1 控制模式选择
2.3.2 中央控制中心
2.3.3 分控中心
2.4 系统功能设计
2.4.1 出行前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2.4.2 出行中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2.4.3 停车场内部诱导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2.5 停车诱导信息子系统设计
2.5.1 信息采集子系统
2.5.2 信息处理子系统
2.5.3 信息传输子系统
2.5.4 信息发布子系统
参考文献
第3章 停车场有效泊位预测方法
3.1 有效泊位变化特性分析
3.1.1 短时变化特性分析
3.1.2 长期变化特性分析
3.2 有效泊位离群数据识别方法
3.2.1 有效泊位离群数据的分类
3.2.2 有效泊位离群数据挖掘算法
3.3 有效泊位短时预测方法
3.3.1 预测流程
3.3.2 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3.3.3 实例分析
3.4 有效泊位多步预测方法
3.4.1 预测流程
3.4.2 预测步长设置
3.4.3 多步预测方法
3.4.4 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停车诱导信息对驾车者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
4.1 停车诱导信息下停车选择行为和主要影响因素
4.1.1 停车诱导信息选择行为模式
4.1.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2 停车调查与结果分析
4.2.1 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使用意向调查与结果分析
4.2.2 驾车者停车行为特性调查与结果分析
4.3 基于主观感知的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使用意向和偏好模型
4.3.1 建模思路
4.3.2 基于主观感知的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使用意向分析
4.3.3 基于潜在变量的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选择偏好分析
4.4 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组合停车选择模型
4.4.1 建模思路
4.4.2 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组合停车选择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可变信息标志的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理论
5.1 停车诱导标志的分级
5.2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布设方法
5.2.1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布设优化模型
5.2.2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的具体布设要求
5.3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版面设计方法
5.3.1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的版面结构
5.3.2 泊位状况显示内容确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协同理论的停车诱导策略设计方法
6.1 协同机理分析
6.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协同效应分析
6.1.2 协同效应的产生机理
6.1.3 协同效应的演化机理
6.2 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停车诱导协同策略
6.2.1 交通状态的判别
6.2.2 停车诱导协同策略分类
6.2.3 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停车诱导协同策略选择
6.3 偏重式协同诱导策略设计
6.3.1 偏重交通控制式协同优化模型
6.3.2 偏重停车诱导式协同诱导策略
6.4 递阶协同式诱导策略设计
6.4.1 递阶优化协调方法
6.4.2 递阶协同式功能级模型建立
6.4.3 递阶协同式协调级模型建立
参考文献
第7章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7.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7.1.1 评价的基本原则
7.1.2 评价的分类
7.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7.2.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7.2.2 成本评价指标体系
7.2.3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7.2.4 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7.2.5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7.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评价方法
7.3.1 停车诱导信息成本效益评价方法
7.3.2 基于模糊聚类的综合评价方法
7.3.3 基于信息熵和强度熵的综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章 实例研究——南京市湖南路商业区停车诱导信息系统
8.1 背景资料
8.1.1 规划范围
8.1.2 用地特征
8.1.3 路网结构
8.1.4 停车场分布
8.2 泊位信息采集子系统设计
8.2.1 泊位信息采集设备选择
8.2.2 固定车位的处理
8.3 基于MapObjects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设计
8.3.1 界面设计
8.3.2 功能设计
8.4 控制中心设计
8.5 信息传输子系统设计
8.6 信息发布子系统设计
8.6.1 基于Web的出行前停车诱导信息发布系统
8.6.2 基于停车诱导标志的出行中停车诱导信息发布系统
参考文献
作者:季彦婕,邓卫,赵德,潘大为 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城市交通丛书
内容简介
《城市交通丛书: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理论与协同诱导策略设计》以基于可变信息标志的城市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协同与信息共享的角度构建了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和逻辑结构,确定了整个系统的控制模式;在停车诱导信息对驾车者停车选择行为微观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的布设优化方法和版面设计方法;对协同机理进行详细分析,针对不同的交通流状态、停车场状况和有效泊位情况,提出相应的停车诱导协同策略,并着重研究了偏重式和递阶协同式两种停车诱导协同策略,建立了协同优化模型,设计了相应的高效算法;从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成本指标体系、效益指标体系和技术指标体系,提出成本效益评价方法和基于模糊聚类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以南京市湖南路商业区为例,在详细分析湖南路商业区的用地特征、路网特征和停车场分布等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目录
第1章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概述
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概念
1.1.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分类
1.1.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1.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1.2.1 理论研究现状
1.2.2 实践应用概况
1.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其他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
1.3.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交通流诱导信息系统的关系
1.3.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交通控制系统的关系
1.3.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停车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章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结构体系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架和逻辑结构
2.1.1 总体框架
2.1.2 逻辑结构
2.2 停车诱导区域划分
2.2.1 分区的影响因素
2.2.2 区域划分方法
2.3 系统控制模式设计
2.3.1 控制模式选择
2.3.2 中央控制中心
2.3.3 分控中心
2.4 系统功能设计
2.4.1 出行前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2.4.2 出行中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2.4.3 停车场内部诱导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2.5 停车诱导信息子系统设计
2.5.1 信息采集子系统
2.5.2 信息处理子系统
2.5.3 信息传输子系统
2.5.4 信息发布子系统
参考文献
第3章 停车场有效泊位预测方法
3.1 有效泊位变化特性分析
3.1.1 短时变化特性分析
3.1.2 长期变化特性分析
3.2 有效泊位离群数据识别方法
3.2.1 有效泊位离群数据的分类
3.2.2 有效泊位离群数据挖掘算法
3.3 有效泊位短时预测方法
3.3.1 预测流程
3.3.2 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3.3.3 实例分析
3.4 有效泊位多步预测方法
3.4.1 预测流程
3.4.2 预测步长设置
3.4.3 多步预测方法
3.4.4 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停车诱导信息对驾车者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
4.1 停车诱导信息下停车选择行为和主要影响因素
4.1.1 停车诱导信息选择行为模式
4.1.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2 停车调查与结果分析
4.2.1 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使用意向调查与结果分析
4.2.2 驾车者停车行为特性调查与结果分析
4.3 基于主观感知的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使用意向和偏好模型
4.3.1 建模思路
4.3.2 基于主观感知的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使用意向分析
4.3.3 基于潜在变量的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选择偏好分析
4.4 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组合停车选择模型
4.4.1 建模思路
4.4.2 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组合停车选择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可变信息标志的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理论
5.1 停车诱导标志的分级
5.2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布设方法
5.2.1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布设优化模型
5.2.2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的具体布设要求
5.3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版面设计方法
5.3.1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的版面结构
5.3.2 泊位状况显示内容确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协同理论的停车诱导策略设计方法
6.1 协同机理分析
6.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协同效应分析
6.1.2 协同效应的产生机理
6.1.3 协同效应的演化机理
6.2 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停车诱导协同策略
6.2.1 交通状态的判别
6.2.2 停车诱导协同策略分类
6.2.3 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停车诱导协同策略选择
6.3 偏重式协同诱导策略设计
6.3.1 偏重交通控制式协同优化模型
6.3.2 偏重停车诱导式协同诱导策略
6.4 递阶协同式诱导策略设计
6.4.1 递阶优化协调方法
6.4.2 递阶协同式功能级模型建立
6.4.3 递阶协同式协调级模型建立
参考文献
第7章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7.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7.1.1 评价的基本原则
7.1.2 评价的分类
7.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7.2.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7.2.2 成本评价指标体系
7.2.3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7.2.4 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7.2.5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7.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评价方法
7.3.1 停车诱导信息成本效益评价方法
7.3.2 基于模糊聚类的综合评价方法
7.3.3 基于信息熵和强度熵的综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章 实例研究——南京市湖南路商业区停车诱导信息系统
8.1 背景资料
8.1.1 规划范围
8.1.2 用地特征
8.1.3 路网结构
8.1.4 停车场分布
8.2 泊位信息采集子系统设计
8.2.1 泊位信息采集设备选择
8.2.2 固定车位的处理
8.3 基于MapObjects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设计
8.3.1 界面设计
8.3.2 功能设计
8.4 控制中心设计
8.5 信息传输子系统设计
8.6 信息发布子系统设计
8.6.1 基于Web的出行前停车诱导信息发布系统
8.6.2 基于停车诱导标志的出行中停车诱导信息发布系统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 港口管理实务丛书 件杂货港口管理实务 第二版 [杨茅甄 主编] 2015年版
-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运营部分(上册)
- 十万个为什么:现代交通(注音版) 颜廷宇 编著 2015年版
- 交通规划软件应用 夏晓梅,韩印 编著 2018年版
- PHILIP YANG SHIPPING PRACTICE 英文版 Y.M.LIN(林源民) 著 1995年版
- 系统安全工程 [牟瑞芳 编著] 2014年版
- 现场安全职业教育:交通建设工程 [史洪江 等编] 2012年版
- 新概念儿童情景认知书·大眼界情景百科:热闹的港口 [(德)戈卢赫 著] 2013年版
- 面向未来的交通出版工程·政策与规划系列 城市交通学导论 汪光焘著 2018年版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交通瞭望台 第2版 唐承炼 编 2008年版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