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 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 [李鸿源,胡通哲 著] 2012年版
- 资料名称: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 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 [李鸿源,胡通哲 著] 2012年版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52.62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 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
作者:李鸿源,胡通哲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河川廊道的横向组成主要为河道、河滩地及漫流高地,纵向的组成从上游到下游区分为源头区、转换区及沉积区。传统的河川治理,多以工程安全与力学的观点切入,《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提供不同的视野来看待,除了既有的河相与水文水力,更融人生态复育的观点,从河川廊道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特性与功能、干扰分析、问题界定,到确认河川复育的目标,再进行替代方案选择与规划设计,最后的阶段则是实施与评估,涵盖完整的工作内容。《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可适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和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自序(一)
自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河川廊道概述
一、多重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
二、横向观点的河川廊道
三、纵向观点的河川廊道
第三章 河川廊道特性与功能
一、水文与水力历程及特性
二、地形空间历程及特性
三、物理和化学特性
四、各种措施对水质的影响
五、生物族群特性
六、功能与动态平衡
第四章 河川廊道干扰
一、自然干扰
二、人为干扰
第五章 问题界定
一、资料搜集
二、资料搜集工作项目
三、河川廊道现状特性描述
四、比较现状与未来要达成的状况
五、分析河川干扰因素
六、管理措施
七、陈述问题
第六章 组织动员
一、组成顾问团队
二、组成技术团队
三、确认资金来源
四、建立决策组织和联系点
五、信息分享与参与
六、记录过程
第七章 确定目标与替代方案
一、修复目标与目的
二、替代方案选择与设计
第八章 河川廊道分析
一、水文分析
二、河流形态分析
三、水力输沙分析
四、安全性分析
五、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六、生物分析指标
七、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八、河川状况指数分析
九、河川栖息地管理模式
十、定性栖息地评估指数
第九章 改善规划设计与技术
一、河谷型态、连续性及尺寸
二、土壤性质
三、植物社会
四、栖息地生态工程(工法)
五、河川恢复
六、土地使用愿景
七、物理栖息地模拟
八、改善规划设计查询表
第十章 实施与评估
一、实施
二、监测评估与维护管理
三、工作执行
四、评估所需技术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李鸿源,胡通哲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河川廊道的横向组成主要为河道、河滩地及漫流高地,纵向的组成从上游到下游区分为源头区、转换区及沉积区。传统的河川治理,多以工程安全与力学的观点切入,《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提供不同的视野来看待,除了既有的河相与水文水力,更融人生态复育的观点,从河川廊道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特性与功能、干扰分析、问题界定,到确认河川复育的目标,再进行替代方案选择与规划设计,最后的阶段则是实施与评估,涵盖完整的工作内容。《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可适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和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自序(一)
自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河川廊道概述
一、多重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
二、横向观点的河川廊道
三、纵向观点的河川廊道
第三章 河川廊道特性与功能
一、水文与水力历程及特性
二、地形空间历程及特性
三、物理和化学特性
四、各种措施对水质的影响
五、生物族群特性
六、功能与动态平衡
第四章 河川廊道干扰
一、自然干扰
二、人为干扰
第五章 问题界定
一、资料搜集
二、资料搜集工作项目
三、河川廊道现状特性描述
四、比较现状与未来要达成的状况
五、分析河川干扰因素
六、管理措施
七、陈述问题
第六章 组织动员
一、组成顾问团队
二、组成技术团队
三、确认资金来源
四、建立决策组织和联系点
五、信息分享与参与
六、记录过程
第七章 确定目标与替代方案
一、修复目标与目的
二、替代方案选择与设计
第八章 河川廊道分析
一、水文分析
二、河流形态分析
三、水力输沙分析
四、安全性分析
五、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六、生物分析指标
七、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八、河川状况指数分析
九、河川栖息地管理模式
十、定性栖息地评估指数
第九章 改善规划设计与技术
一、河谷型态、连续性及尺寸
二、土壤性质
三、植物社会
四、栖息地生态工程(工法)
五、河川恢复
六、土地使用愿景
七、物理栖息地模拟
八、改善规划设计查询表
第十章 实施与评估
一、实施
二、监测评估与维护管理
三、工作执行
四、评估所需技术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 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淮河沿海支流通榆河
- 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
- 中国地下水资源 山西卷 张宗祜,李烈荣 主编 2005年版
- 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系列丛书 松花江流域典型河湖水质评价与预测研究 郑国臣,秦语,杨帆等 著 2018年版
- 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水资源综合利用 周振民,徐苏容,王学超 著 2018年版
- 河南省大型水闸基本资料汇编 河南省水利厅工管处 编 1992年版
- 2014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第4版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组编 2014年版
- 我国水安全战略和相关重大政策研究 王浩,胡春宏,王建华等 著 2019年版
- 水工结构沥青设计与施工
- 黑河流域水资源 [潘启民,田水利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