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飞行 第二版 [美安德森著;韩莲译] 2011年版
- 资料名称:认识飞行 第二版 [美安德森著;韩莲译] 2011年版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31.67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认识飞行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认识飞行(第2版)》内容简介:飞行是一个相对简单并被人们广泛研究的现象,但飞行原理并不容易阐释清楚。《认识飞行(第2版)》的内容建立在牛顿三大定律的基础之上,介绍了有关飞行的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是初学者认识、理解飞行的一部简单的教程,适合所有对飞行感兴趣的人群阅读。
目录
第1章 飞行原理
一、升力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二、牛顿三大定律
三、气流为什么在机翼上方转弯
四、下洗流
五、升力的调节
六、迎角
七、“虚拟勺子”
八、升力概述
九、功率
十、阻力
十一、升力效率
十二、机翼旋涡
十三、环流
十四、地面效应
十五、船帆上的“升力
十六、小结
第2章 机翼
一、翼型的选择
二、机翼的平面形状
三、机翼的构型
四、边界层
五、边界层湍流
六、形状阻力
七、旋涡发生器
八、增升装置
九、小结
第3章 稳定性与操纵性
一、静稳定性
二、纵向稳定性与平衡性
三、航向稳定性
四、动稳定性
五、增稳系统
六、操纵性
七、电传操纵系统
八、小结
第4章 飞机的推进系统
一、牛顿定律再次发挥作用
二、推力
三、功率
四、效率
五、螺旋桨
六、活塞式发动机
七、涡轮发动机
八、涡轮喷气式发动机
九、喷气式发动机的功率与效率
十、涡轮风扇发动机
十一、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十二、反推力装置
十三、推力矢量控制
十四、加力燃烧室
十五、小结
第5章 高速飞行
一、马赫数
二、升力是反作用力
三、可压缩空气
四、激波
五、波阻
六、跨声速飞行
七、机翼后掠角
八、面积率
九、高超声速飞行
十、蒙皮受热
十一、小结
第6章 飞机性能
一、升阻比
二、滑翔
三、指示空速
四、起飞性能
五、爬升
六、升限
七、燃油消耗量
八、最大续航能力
九、最大航程
十、巡航爬升与效率
十一、转弯
十二、着陆
十三、小结
第7章 空气动力试验
一、风洞试验
二、飞行试验
三、小结
第8章 直升机和自转旋翼机
一、旋翼
二、旋翼操纵
三、尾桨
四、直升机的飞行
五、功率曲线
六、升力效率
七、自动降落
八、自转旋翼机
九、小结
第9章 结构
一、机翼与跨接
二、机翼翼盒
三、什么是复合材料
四、复合材料的性能
五、疲劳
六、小结
附录A基本概念
附录B伯努利原理的误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认识飞行(第2版)》内容简介:飞行是一个相对简单并被人们广泛研究的现象,但飞行原理并不容易阐释清楚。《认识飞行(第2版)》的内容建立在牛顿三大定律的基础之上,介绍了有关飞行的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是初学者认识、理解飞行的一部简单的教程,适合所有对飞行感兴趣的人群阅读。
目录
第1章 飞行原理
一、升力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二、牛顿三大定律
三、气流为什么在机翼上方转弯
四、下洗流
五、升力的调节
六、迎角
七、“虚拟勺子”
八、升力概述
九、功率
十、阻力
十一、升力效率
十二、机翼旋涡
十三、环流
十四、地面效应
十五、船帆上的“升力
十六、小结
第2章 机翼
一、翼型的选择
二、机翼的平面形状
三、机翼的构型
四、边界层
五、边界层湍流
六、形状阻力
七、旋涡发生器
八、增升装置
九、小结
第3章 稳定性与操纵性
一、静稳定性
二、纵向稳定性与平衡性
三、航向稳定性
四、动稳定性
五、增稳系统
六、操纵性
七、电传操纵系统
八、小结
第4章 飞机的推进系统
一、牛顿定律再次发挥作用
二、推力
三、功率
四、效率
五、螺旋桨
六、活塞式发动机
七、涡轮发动机
八、涡轮喷气式发动机
九、喷气式发动机的功率与效率
十、涡轮风扇发动机
十一、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十二、反推力装置
十三、推力矢量控制
十四、加力燃烧室
十五、小结
第5章 高速飞行
一、马赫数
二、升力是反作用力
三、可压缩空气
四、激波
五、波阻
六、跨声速飞行
七、机翼后掠角
八、面积率
九、高超声速飞行
十、蒙皮受热
十一、小结
第6章 飞机性能
一、升阻比
二、滑翔
三、指示空速
四、起飞性能
五、爬升
六、升限
七、燃油消耗量
八、最大续航能力
九、最大航程
十、巡航爬升与效率
十一、转弯
十二、着陆
十三、小结
第7章 空气动力试验
一、风洞试验
二、飞行试验
三、小结
第8章 直升机和自转旋翼机
一、旋翼
二、旋翼操纵
三、尾桨
四、直升机的飞行
五、功率曲线
六、升力效率
七、自动降落
八、自转旋翼机
九、小结
第9章 结构
一、机翼与跨接
二、机翼翼盒
三、什么是复合材料
四、复合材料的性能
五、疲劳
六、小结
附录A基本概念
附录B伯努利原理的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