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结构表面的超疏水特性与应用 沈一洲,郑顺丽,陶杰,朱春玲 编 2017年版
- 资料名称:分级结构表面的超疏水特性与应用 沈一洲,郑顺丽,陶杰,朱春玲 编 2017年版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32.58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107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分级结构表面的超疏水特性与应用
作者: 沈一洲,郑顺丽,陶杰,朱春玲 编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内容简介
《分级结构表面的超疏水特性与应用》汇集国内外近期先进的研究与实验结果,同时融人了作者研究团队近几年在该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钛、铝基体超疏水表面的构建技术、微观结构与超疏水特性之间的内在机制关系以及超疏水表面的应用性能。理论上介绍了微纳米复合结构对固体表面润湿模型转变的结构与尺寸效应,以及固体表面润湿特性与动态撞击液滴反弹接触时间或接触过程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后进一步阐述了仿生超疏水表面在防结冰、防腐蚀和自清洁等领域的应用潜能。《分级结构表面的超疏水特性与应用》适合于高等院校化学、材料、机械、人机环境等专业的研究生及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
目录
第1章 仿生超疏水表面概述
1.1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
1.2 表面润湿改性技术
1.3 超疏水表面防覆冰应用
1.4 超疏水表面防腐蚀应用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钛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工艺优化
2.1 钛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
2.2 工艺参数与表面微观结构及超疏水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超疏水表面润湿模型转变的结构效应
3.1 微米级凹凸结构疏水表面Wenzel润湿模型
3.2 微纳米复合结构超疏水表面的Cassie-Baxter润湿模型
3.3 钛合金表面Ti02纳米线结构的水热生长机理
3.4 T102纳米线结构对润湿模型转变的作用机制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超疏水表面动态液滴的撞击运动特性
4.1 不同疏水性表面的设计及制备
4.2 固体表面非润湿性能与润湿滞后性
4.3 撞击液滴的接触时间分析
4.4 撞击液滴的接触时间与表面非润湿性的关系
4.5 宏观结构超疏水表面的设计与制备
4.6 理论计算撞击液滴的极限接触时间
4.7 宏观结构降低撞击液滴的接触时间至极限值
4.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超疏水表面低温防覆冰特性
5.1 微纳米复合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防冰性能
5.2 规则阵列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防冰性能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超疏水表面抑制液滴结冰形核长大的机制
6.1 材料表面基本润湿性能
6.2 液滴形核长大热力学过程
6.3 液滴形核率计算及分析
6.4 液滴晶核生长过程分析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超疏水防冰表面外场条件下的除冰能力
7.1 热场条件下超疏水表面的除冰性能
7.2 风场条件下超疏水表面的除冰性能
7.3 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稳定性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铝基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工艺
8.1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制备
8.2 超疏水纯铝表面的制备
8.3 不同阳极氧化结构形成机制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超疏水表面自清洁特性
9.1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自清洁性能
9.2 超疏水纯铝表面的自清洁性能
9.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超疏水表面稳定性和耐蚀性能
10.1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稳定性和耐蚀性能
10.2 超疏水纯铝表面的稳定性和耐蚀性能
10.3 铝基超疏水表面的耐蚀性机理
10.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11.1 结论
11.2 展望
作者: 沈一洲,郑顺丽,陶杰,朱春玲 编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内容简介
《分级结构表面的超疏水特性与应用》汇集国内外近期先进的研究与实验结果,同时融人了作者研究团队近几年在该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钛、铝基体超疏水表面的构建技术、微观结构与超疏水特性之间的内在机制关系以及超疏水表面的应用性能。理论上介绍了微纳米复合结构对固体表面润湿模型转变的结构与尺寸效应,以及固体表面润湿特性与动态撞击液滴反弹接触时间或接触过程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后进一步阐述了仿生超疏水表面在防结冰、防腐蚀和自清洁等领域的应用潜能。《分级结构表面的超疏水特性与应用》适合于高等院校化学、材料、机械、人机环境等专业的研究生及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
目录
第1章 仿生超疏水表面概述
1.1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
1.2 表面润湿改性技术
1.3 超疏水表面防覆冰应用
1.4 超疏水表面防腐蚀应用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钛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工艺优化
2.1 钛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
2.2 工艺参数与表面微观结构及超疏水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超疏水表面润湿模型转变的结构效应
3.1 微米级凹凸结构疏水表面Wenzel润湿模型
3.2 微纳米复合结构超疏水表面的Cassie-Baxter润湿模型
3.3 钛合金表面Ti02纳米线结构的水热生长机理
3.4 T102纳米线结构对润湿模型转变的作用机制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超疏水表面动态液滴的撞击运动特性
4.1 不同疏水性表面的设计及制备
4.2 固体表面非润湿性能与润湿滞后性
4.3 撞击液滴的接触时间分析
4.4 撞击液滴的接触时间与表面非润湿性的关系
4.5 宏观结构超疏水表面的设计与制备
4.6 理论计算撞击液滴的极限接触时间
4.7 宏观结构降低撞击液滴的接触时间至极限值
4.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超疏水表面低温防覆冰特性
5.1 微纳米复合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防冰性能
5.2 规则阵列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防冰性能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超疏水表面抑制液滴结冰形核长大的机制
6.1 材料表面基本润湿性能
6.2 液滴形核长大热力学过程
6.3 液滴形核率计算及分析
6.4 液滴晶核生长过程分析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超疏水防冰表面外场条件下的除冰能力
7.1 热场条件下超疏水表面的除冰性能
7.2 风场条件下超疏水表面的除冰性能
7.3 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稳定性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铝基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工艺
8.1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制备
8.2 超疏水纯铝表面的制备
8.3 不同阳极氧化结构形成机制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超疏水表面自清洁特性
9.1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自清洁性能
9.2 超疏水纯铝表面的自清洁性能
9.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超疏水表面稳定性和耐蚀性能
10.1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稳定性和耐蚀性能
10.2 超疏水纯铝表面的稳定性和耐蚀性能
10.3 铝基超疏水表面的耐蚀性机理
10.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11.1 结论
11.2 展望
相关资料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