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文丛 经管系列 工程学科 框架、本体与属性 [孔寒冰著] 2011年版
- 资料名称:博士文丛 经管系列 工程学科 框架、本体与属性 [孔寒冰著] 2011年版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22.26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38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博士文丛 经管系列 工程学科 框架、本体与属性
作者:孔寒冰著
出版时间: 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孔寒冰所著的《工程学科:框架、本体与属性》就工程学科复杂的分类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它的本体、框架及属性。通过对“工程”、“学科”、“专业”三个基本概念的辨析和对知识论、本体论、框架理论等相关理论元素的梳理,在分析中、美、俄、英、法、德、日、澳8国现有的工程学科分类基础上,《工程学科:框架、本体与属性》以大量据实考证的历史性资料,从工程活动、工程学科、工程知识体形成模式、工程职业、工程职能、工程过程、工程应用拓展与价值等多个侧面,挖掘出工程学科知识本体的基本元素,构筑了相应的本体模型。本书还对现有的工程学科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给出表征框架性态的多个图谱并做出可视化分析,对其内涵和可能应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
目录
0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价值多元化与学科方向的迷失
1.1.2 新世纪呼唤工程学科的新框架
1.2 工程学科框架的研究问题
1.3 解题思路与全书结构
02 文献探讨: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
2.1 工程、学科和专业的概念
2.1.1 “工程”概念辨析
2.1.2 “学科”概念辨析
2.1.3 “专业”概念辨析
2.2 知识及其理论与方法
2.2.1 多学科的知识观
2.2.2 知识管理和知识工程
2.2.3 知识可视化
2.3 本体理论与框架理论
2.3.1 本体概念与本体论
2.3.2 本体的构建与实例
2.3.3 典型的几种框架理论
2.4本章小结
03 工程学科的典型框架分析
3.1 英语国家的典型框架与分析
3.1.1 美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1.2 英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1.3 澳大利亚的工程学科框架
3.2 欧洲大陆和日本的典型框架与分析
3.2.1 俄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2.2 德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2.3 法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2.4 日本的工程学科框架
3.3 中国的七个典型框架
3.3.1 研究系统的学科分类
3.3.2 教育系统的学科专业(专门学业)分类
3.4本章小结
04 工程学科本体元素解析与合成
4.1 工程活动及其知识体形成
4.1.1 从20世纪的工程成就谈起
4.1.2 工程学科的初生形态
4.1.3 工程知识体生长模型
4.2 工程职业、职能与过程的演化
4.2.1 工程职业谱系与架构
4.2.2 工程职能的拓展
4.2.3 工程过程的演进
4.3 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工程学科
4.3.1 “大E工程”模型工:工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4.3.2 “大E工程”模型Ⅱ:工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4.3.3 工程学科本体元素的综合
4.4本章小结
05 工程学科框架的实证分析与应用
5.1 工程学科本体元素的数据描述
5.1.1 分析样本的选择与说明
5.1.2 样本变量的确定与赋值
5.2 可视化的工程学科框架释义
5.2.1 多维标度分析(MI)S)
5.2.2 工程学科框架图谱与解读
5.2.3 学科框架性态的初步比较
5.3 工程学科框架综合属性新解
5.3.1 因子分析(FA)和聚类分析(CA)
5.3.2 工程学科框架的主要成分
5.3.3 利用因子得分的聚类结果
5.4本章小结
0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美国CIP的工程学科
附录B 美国CIP的工程技术学科
附录C 英国JACS的工程及其相关学科
附录D 俄罗斯学科方向与专业标准分类
附录E 法国CGE硕士专业目录
附录F 中国工程院学部专业标准分类
附录G 框架统计变量与学科代码、名称对照
后记
作者:孔寒冰著
出版时间: 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孔寒冰所著的《工程学科:框架、本体与属性》就工程学科复杂的分类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它的本体、框架及属性。通过对“工程”、“学科”、“专业”三个基本概念的辨析和对知识论、本体论、框架理论等相关理论元素的梳理,在分析中、美、俄、英、法、德、日、澳8国现有的工程学科分类基础上,《工程学科:框架、本体与属性》以大量据实考证的历史性资料,从工程活动、工程学科、工程知识体形成模式、工程职业、工程职能、工程过程、工程应用拓展与价值等多个侧面,挖掘出工程学科知识本体的基本元素,构筑了相应的本体模型。本书还对现有的工程学科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给出表征框架性态的多个图谱并做出可视化分析,对其内涵和可能应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
目录
0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价值多元化与学科方向的迷失
1.1.2 新世纪呼唤工程学科的新框架
1.2 工程学科框架的研究问题
1.3 解题思路与全书结构
02 文献探讨: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
2.1 工程、学科和专业的概念
2.1.1 “工程”概念辨析
2.1.2 “学科”概念辨析
2.1.3 “专业”概念辨析
2.2 知识及其理论与方法
2.2.1 多学科的知识观
2.2.2 知识管理和知识工程
2.2.3 知识可视化
2.3 本体理论与框架理论
2.3.1 本体概念与本体论
2.3.2 本体的构建与实例
2.3.3 典型的几种框架理论
2.4本章小结
03 工程学科的典型框架分析
3.1 英语国家的典型框架与分析
3.1.1 美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1.2 英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1.3 澳大利亚的工程学科框架
3.2 欧洲大陆和日本的典型框架与分析
3.2.1 俄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2.2 德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2.3 法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2.4 日本的工程学科框架
3.3 中国的七个典型框架
3.3.1 研究系统的学科分类
3.3.2 教育系统的学科专业(专门学业)分类
3.4本章小结
04 工程学科本体元素解析与合成
4.1 工程活动及其知识体形成
4.1.1 从20世纪的工程成就谈起
4.1.2 工程学科的初生形态
4.1.3 工程知识体生长模型
4.2 工程职业、职能与过程的演化
4.2.1 工程职业谱系与架构
4.2.2 工程职能的拓展
4.2.3 工程过程的演进
4.3 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工程学科
4.3.1 “大E工程”模型工:工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4.3.2 “大E工程”模型Ⅱ:工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4.3.3 工程学科本体元素的综合
4.4本章小结
05 工程学科框架的实证分析与应用
5.1 工程学科本体元素的数据描述
5.1.1 分析样本的选择与说明
5.1.2 样本变量的确定与赋值
5.2 可视化的工程学科框架释义
5.2.1 多维标度分析(MI)S)
5.2.2 工程学科框架图谱与解读
5.2.3 学科框架性态的初步比较
5.3 工程学科框架综合属性新解
5.3.1 因子分析(FA)和聚类分析(CA)
5.3.2 工程学科框架的主要成分
5.3.3 利用因子得分的聚类结果
5.4本章小结
0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美国CIP的工程学科
附录B 美国CIP的工程技术学科
附录C 英国JACS的工程及其相关学科
附录D 俄罗斯学科方向与专业标准分类
附录E 法国CGE硕士专业目录
附录F 中国工程院学部专业标准分类
附录G 框架统计变量与学科代码、名称对照
后记
相关资料
- 正在广告:中国品牌实效传播的非常观点 叶剑著 2009年版
- 高职高专经管系列教程 会展概论 第2版 杨春兰 主编 2010年版
- HSE推进实务 [罗远儒,张晓何,侯静 主编] 2013年版
- 科幻如何改变商业 [日]藤本敦也 2023年版
- 中台实践 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与解决方案 陈新宇,罗家鹰等 2020年版
- 我的40年:企业家的时代告白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编著 2019年版
- 营销计划手册 第五版 工商管理经典教材译丛 (美)玛丽安·伯克·伍德 著;占丽,时启亮,李仲贵 译 2016年版
- 组织管理系统动力学 [贾仁安 等著] 2014年版
-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第6版 [刘思峰,谢乃明 等编著] 2013年版
- 小公司求生术:打破运营困境,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2020年版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