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勘查技术 [陈宁生 等著] 2011年版
- 资料名称:泥石流勘查技术 [陈宁生 等著] 2011年版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97.98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292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泥石流勘查技术
作者: 陈宁生 等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章,其内容包括泥石流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泥石流勘查基础理论,泥石流野外勘查与室内实验,泥石流防治工程系统参数确定,泥石流危险区划分与防治模式和泥石流勘查实践等。《泥石流勘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汇集了作者研究团队40多篇论文成果,其中sci论文10篇;关键的参数计算都有实例作为支撑,《泥石流勘查技术》共有40多个泥石流勘查案例;不易理解的内容均附有插图,《泥石流勘查技术》共有插图200余幅。本书特别适合从事泥石流勘查的人员使用,可供国土资源、水利水电、交通、铁道、环保、建设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地质、地理、水文、水工、资源环境、水土保持等专业师生阅读或作为参考教材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泥石流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1.1 泥石流与泥石流灾害
1.1.1 泥石流特点
1.1.2 泥石流灾害
1.1.3 灾害性泥石流
1.1.4 泥?流防治
1.1.5 泥石流勘查
1.2 泥石流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1.2.1 泥石流流域位置
1.2.2 地质条件
1.2.3 地层岩性
1.2.4 地貌条件
1.2.5 气候水文条件
1.2.6 植被与土壤
1.2.7 人类经济活动
第二章 泥石流勘查基础理论
2.1 泥石流分布与分类
2.1.1 泥石流分布规律
2.1.2 泥石流类型
2.2 泥石流形成条件与机理
2.2.1 泥石流形成条件
2.2.2 泥石流形成机理
2.3 泥石流形成模式与发展趋势
2.3.1 泥石流形成模式
2.3.2 泥石流形成过程
2.3.3 泥石流发展趋势
2.4 泥石流运动特征与机理
2.4.1 泥石流运动特征
2.4.2 泥石流阻力特征
2.4.3 泥石流流速特征与计算理论
2.4.4 泥石流运动方程
2.5 泥石流沟判识
2.5.1 泥石流沟判识依据
2.5.2 泥石流沟判识的充分条件
2.5.3 泥石流沟判识的必要条件
2.5.4 泥石流沟判识
第三章 泥石流野外勘查与室内实验
3.1 泥石流遥感调查
3.1.1 泥石流遥感图像
3.1.2 泥石流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3.1.3 泥石流遥感解译特征
3.1.4 遥感解译案例
3.2 泥石流实地勘查
3.2.1 泥石流调访
3.2.2 泥石流形成特征勘查
3.2.3 泥石流运动特征勘查
3.2.4 泥石流堆积特征勘查
3.3 泥石流样品实验技术
3.3.1 泥石流固体颗粒大小分析
3.3.2 泥石流流体及浆体容重测试
3.3.3 泥石流堆积物坑探及容重测试
3.3.4 泥石流土体强度实验
3.3.5 泥石流源区土体湿陷性实验
3.3.6 泥石流源区土体渗透实验
3.3.7 泥石流堆积物黏土矿物鉴定
3.3.8 泥石流流体流变实验
第四章 泥石流防治工程系统参数确定
4.1 泥石流容重确定
4.1.1 泥石流容重的影响因素
4.1.2 泥石流容重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4.1.3 泥石流容重分析与判识
4.2 泥石流流速确定
4.2.1 泥石流流速的直接确定法
4.2.2 泥石流流速的经验公式
4.2.3 跃高法与最大颗粒直径法
4.2.4 弯道超高法
4.3 泥石流流量确定
4.3.1 泥石流流量特征与过程模式
4.3.2 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
4.3.3 冰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
4.4 泥石流一次总量确定
4.4.1 直接测量法
4.4.2 经验公式法
4.4.3 基于峰值流量的阵性泥石流一次总量计算
4.4.4 混合型泥石流一次总量计算
4.4.5 年均冲出泥沙总量计算
4.5 泥石流冲击力确定
4.5.1 泥石流颗粒冲击力计算
4.5.2 泥石流流体压强计算
4.5.3 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实例
4.6 泥石流排导比降确定
4.6.1 泥石流排导比降的影响因素
4.6.2 泥石流排导比降计算方法
4.6.3 泥石流排导工程实例
第五章 泥石流危险区划分与防治模式
5.1 泥石流危险区划分
5.1.1 我国泥石流危险区划分
5.1.2 单沟泥石流危险区划分
5.2 泥石流堵河危险预测
5.2.1 泥石流堵河影响因素
5.2.2 泥石流堵河判别
5.2.3 泥石流堵河判识实例
5.3 道路泥石流防治模式
5.3.1 道路泥石流防治原则
5.3.2 道路泥石流工程防治模式
5.3.3 泥石流堵河与主河淤高的防治模式
5.3.4 道路通过不同部位的泥石流防治模式
5.4 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防治模式
5.4.1 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特征
5.4.2 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的防治模式
5.5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模式
5.5.1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区泥石流的危害特点
5.5.2 ?大水利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原则
5.5.3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实例
5.6 风景区泥石流防治模式
5.6.1 风景区泥石流治理原则
5.6.2 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实例
5.7 村镇泥石流防治模式
5.7.1 村镇泥石流治理原则
5.7.2 村镇泥石流工程防治
5.7.3 村镇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5.8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5.8.1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评价体系
5.8.2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评估实例
5.8.3 泥石流防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 泥石流勘查实践
6.1 泥石流工程勘查实例
6.2 地震次生泥石流勘查实践
6.2.1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沟应急判识方法与指标
6.2.2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条件模式与机理
6.2.3 汶川地震灾区灾害性山洪泥石流临界降雨量
6.2.4 汶川地震?生泥石流的发展趋势
6.2.5 地震次生泥石流勘查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附录1 伽马函数表
附录2 泥石流勘查报告参考大纲
作者: 陈宁生 等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章,其内容包括泥石流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泥石流勘查基础理论,泥石流野外勘查与室内实验,泥石流防治工程系统参数确定,泥石流危险区划分与防治模式和泥石流勘查实践等。《泥石流勘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汇集了作者研究团队40多篇论文成果,其中sci论文10篇;关键的参数计算都有实例作为支撑,《泥石流勘查技术》共有40多个泥石流勘查案例;不易理解的内容均附有插图,《泥石流勘查技术》共有插图200余幅。本书特别适合从事泥石流勘查的人员使用,可供国土资源、水利水电、交通、铁道、环保、建设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地质、地理、水文、水工、资源环境、水土保持等专业师生阅读或作为参考教材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泥石流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1.1 泥石流与泥石流灾害
1.1.1 泥石流特点
1.1.2 泥石流灾害
1.1.3 灾害性泥石流
1.1.4 泥?流防治
1.1.5 泥石流勘查
1.2 泥石流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1.2.1 泥石流流域位置
1.2.2 地质条件
1.2.3 地层岩性
1.2.4 地貌条件
1.2.5 气候水文条件
1.2.6 植被与土壤
1.2.7 人类经济活动
第二章 泥石流勘查基础理论
2.1 泥石流分布与分类
2.1.1 泥石流分布规律
2.1.2 泥石流类型
2.2 泥石流形成条件与机理
2.2.1 泥石流形成条件
2.2.2 泥石流形成机理
2.3 泥石流形成模式与发展趋势
2.3.1 泥石流形成模式
2.3.2 泥石流形成过程
2.3.3 泥石流发展趋势
2.4 泥石流运动特征与机理
2.4.1 泥石流运动特征
2.4.2 泥石流阻力特征
2.4.3 泥石流流速特征与计算理论
2.4.4 泥石流运动方程
2.5 泥石流沟判识
2.5.1 泥石流沟判识依据
2.5.2 泥石流沟判识的充分条件
2.5.3 泥石流沟判识的必要条件
2.5.4 泥石流沟判识
第三章 泥石流野外勘查与室内实验
3.1 泥石流遥感调查
3.1.1 泥石流遥感图像
3.1.2 泥石流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3.1.3 泥石流遥感解译特征
3.1.4 遥感解译案例
3.2 泥石流实地勘查
3.2.1 泥石流调访
3.2.2 泥石流形成特征勘查
3.2.3 泥石流运动特征勘查
3.2.4 泥石流堆积特征勘查
3.3 泥石流样品实验技术
3.3.1 泥石流固体颗粒大小分析
3.3.2 泥石流流体及浆体容重测试
3.3.3 泥石流堆积物坑探及容重测试
3.3.4 泥石流土体强度实验
3.3.5 泥石流源区土体湿陷性实验
3.3.6 泥石流源区土体渗透实验
3.3.7 泥石流堆积物黏土矿物鉴定
3.3.8 泥石流流体流变实验
第四章 泥石流防治工程系统参数确定
4.1 泥石流容重确定
4.1.1 泥石流容重的影响因素
4.1.2 泥石流容重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4.1.3 泥石流容重分析与判识
4.2 泥石流流速确定
4.2.1 泥石流流速的直接确定法
4.2.2 泥石流流速的经验公式
4.2.3 跃高法与最大颗粒直径法
4.2.4 弯道超高法
4.3 泥石流流量确定
4.3.1 泥石流流量特征与过程模式
4.3.2 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
4.3.3 冰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
4.4 泥石流一次总量确定
4.4.1 直接测量法
4.4.2 经验公式法
4.4.3 基于峰值流量的阵性泥石流一次总量计算
4.4.4 混合型泥石流一次总量计算
4.4.5 年均冲出泥沙总量计算
4.5 泥石流冲击力确定
4.5.1 泥石流颗粒冲击力计算
4.5.2 泥石流流体压强计算
4.5.3 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实例
4.6 泥石流排导比降确定
4.6.1 泥石流排导比降的影响因素
4.6.2 泥石流排导比降计算方法
4.6.3 泥石流排导工程实例
第五章 泥石流危险区划分与防治模式
5.1 泥石流危险区划分
5.1.1 我国泥石流危险区划分
5.1.2 单沟泥石流危险区划分
5.2 泥石流堵河危险预测
5.2.1 泥石流堵河影响因素
5.2.2 泥石流堵河判别
5.2.3 泥石流堵河判识实例
5.3 道路泥石流防治模式
5.3.1 道路泥石流防治原则
5.3.2 道路泥石流工程防治模式
5.3.3 泥石流堵河与主河淤高的防治模式
5.3.4 道路通过不同部位的泥石流防治模式
5.4 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防治模式
5.4.1 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特征
5.4.2 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的防治模式
5.5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模式
5.5.1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区泥石流的危害特点
5.5.2 ?大水利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原则
5.5.3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实例
5.6 风景区泥石流防治模式
5.6.1 风景区泥石流治理原则
5.6.2 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实例
5.7 村镇泥石流防治模式
5.7.1 村镇泥石流治理原则
5.7.2 村镇泥石流工程防治
5.7.3 村镇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5.8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5.8.1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评价体系
5.8.2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评估实例
5.8.3 泥石流防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 泥石流勘查实践
6.1 泥石流工程勘查实例
6.2 地震次生泥石流勘查实践
6.2.1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沟应急判识方法与指标
6.2.2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条件模式与机理
6.2.3 汶川地震灾区灾害性山洪泥石流临界降雨量
6.2.4 汶川地震?生泥石流的发展趋势
6.2.5 地震次生泥石流勘查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附录1 伽马函数表
附录2 泥石流勘查报告参考大纲
相关资料
- 中国水利发展史 姚汉源著 2005年版
- 中国水资源制度研究 李雪松著 2006年版
- 历史的探索与研究 水利史研究文集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编 2006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 1978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电力线路防护规程 1984年版
-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治污环保卷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编纂委员会编著 2018年版
- 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 水库移民理论与实践 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编 2005年版
- 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五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编 1986年版
- 人民黄河 水利电力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 1959年版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以河南新卫Ⅱ标段为例 林山等编著 2015年版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