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文库·生态人类学研究系列 当代中国生态人类学 何俊 2018年版
- 资料名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文库·生态人类学研究系列 当代中国生态人类学 何俊 2018年版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30.56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238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文库·生态人类学研究系列 当代中国生态人类学
作者:何俊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重要分支。本书在简要回顾我国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通过3个专题的9个案例展示了当代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包括全球价值链下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生态补偿政策下的人类学研究,以及地方性知识的参与式技术开发。通过这三个专题的案例,本书试图展示生态人类学在我国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邻域的三个方面的研究前沿。
目录
总论 探寻当代中国生态人类学研究
1.引言
2.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回顾
3.当代生态人类学研究
4.关于本书
第1编:全球价值链
松茸价值链的文化嵌入
1.引言
2.云南松茸的商品化
3.价值链方法
4.研究方法和研究地点
5.纵观松茸价值链:一个48小时完成的贸易
6.松茸价值链中的参与者、准入以及利润
7.利润差异和分配
8.价值链中的机制
9.结论
森林采伐指标的政策与社会体系
1.引言
2.采伐指标的配额政策
3.项目研究地点和研究方法
4.项目研究地点的采伐指标管理和木材贸易
5.项目研究地点配额制度的影响
6.讨论
7.结语
造林项目种苗供应系统中的国家治理
1.引言
2.研究地点
3.研究方法
4.苗木供应系统的发展:历史概述
5.分权后苗圃的类型和规模
6.分权管理后的苗圃生产及经营
7.分权管理后的苗木供应系统
8.讨论
9.结语
第2编:生态补偿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政策中的治理观念
1.引言
2.森林恢复治理的分权管理分析
3.研究地点和方法
4.研究结果
5.讨论和结论
社会公正与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补偿
1.引言
2.应用环境公正视角审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3.项目研究地点及研究方法
4.杨柳村退耕还林结果
5.公正概念的深层含义
6.结语
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中的运用
1.背景
2.研究方法
3.研究地点
4.调查地点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
5.研究发现
6.研究分析
7.结论和建议
第3编:参与式技术开发
干巴菌的地方性知识与参与式技术开发
1.引言
2.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与结论
民族药材的参与式技术开发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增强地方性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作用
1.引言
2.乡土知识的概念
3.调查地点基本情况
4.乡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实践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何俊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重要分支。本书在简要回顾我国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通过3个专题的9个案例展示了当代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包括全球价值链下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生态补偿政策下的人类学研究,以及地方性知识的参与式技术开发。通过这三个专题的案例,本书试图展示生态人类学在我国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邻域的三个方面的研究前沿。
目录
总论 探寻当代中国生态人类学研究
1.引言
2.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回顾
3.当代生态人类学研究
4.关于本书
第1编:全球价值链
松茸价值链的文化嵌入
1.引言
2.云南松茸的商品化
3.价值链方法
4.研究方法和研究地点
5.纵观松茸价值链:一个48小时完成的贸易
6.松茸价值链中的参与者、准入以及利润
7.利润差异和分配
8.价值链中的机制
9.结论
森林采伐指标的政策与社会体系
1.引言
2.采伐指标的配额政策
3.项目研究地点和研究方法
4.项目研究地点的采伐指标管理和木材贸易
5.项目研究地点配额制度的影响
6.讨论
7.结语
造林项目种苗供应系统中的国家治理
1.引言
2.研究地点
3.研究方法
4.苗木供应系统的发展:历史概述
5.分权后苗圃的类型和规模
6.分权管理后的苗圃生产及经营
7.分权管理后的苗木供应系统
8.讨论
9.结语
第2编:生态补偿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政策中的治理观念
1.引言
2.森林恢复治理的分权管理分析
3.研究地点和方法
4.研究结果
5.讨论和结论
社会公正与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补偿
1.引言
2.应用环境公正视角审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3.项目研究地点及研究方法
4.杨柳村退耕还林结果
5.公正概念的深层含义
6.结语
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中的运用
1.背景
2.研究方法
3.研究地点
4.调查地点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
5.研究发现
6.研究分析
7.结论和建议
第3编:参与式技术开发
干巴菌的地方性知识与参与式技术开发
1.引言
2.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与结论
民族药材的参与式技术开发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增强地方性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作用
1.引言
2.乡土知识的概念
3.调查地点基本情况
4.乡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实践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 生物学研究概说 分子病毒学 (英)T.H.彭宁顿,D.A.里奇 著 1981年版
- 微生物的巨大冲击 罗布·奈特,布兰登·波瑞尔 著 2016年版
- 古菌的有机物代谢途径及其催化酶类 刘波 著 2019年版
- 大理苍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张羽编著 2019年版
- 物质构效学应用 冯长君 著 2017年版
-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图鉴 鄢建主编 2018年版
- 高职高专园艺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植物与植物生理 邹秀华,周爱芹 主编 2014年版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两栖动物 华春 编著 2009年版
- 电离辐射的植物学和微生物学效应 王丹,陈晓明,刘明学 著 2018年版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三卷 菌物 壶菌 接合菌 球囊霉 郑儒永,刘小勇 编著 2018年版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