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373-2022 龙江特色美食 软麻花制作技艺
- 资料名称:DB23/T 3373-2022 龙江特色美食 软麻花制作技艺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454.8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本文件给出了龙江特色美食软麻花制作技艺的术语和定义、软麻花种类、原料要求、加工器具、制作工艺、感官指标、卫生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龙江特色美食软麻花的制作和展示。
据《拉林阿勒楚哈京旗原案》、《吉林通志》等文献记载,乾隆九年开始,北京闲散旗人3000户分3批从京都迁到拉林阿勒楚喀屯垦戍边,由于满族人长期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区,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饮食习惯,京城的御膳房设有专门的炸食房,制作各式炸食,其中就有麻花,这种皇家特有的炸制麻花技艺被萨哈连传授给同辈的叔伯兄弟富尔瑚,富尔瑚又传其子富庆(福清),富庆将这一皇家炸食技艺麻花的制作手工艺带到了拉林,后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付彦明是“京旗移民”的后裔,从祖辈那里传承下来了“麻花制作技艺”,使这项带有浓郁的满族民族特征的食品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发展下来。在付彦明及其上三代传承人的传承下,已发展到有制作生产车间2000多平方米,在哈尔滨、吉林市等地区开设20多个连锁店,形成了具有满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产品,深受百姓的喜欢。
广发祥软麻花具有行如蟠龙、色泽红润、香气扑鼻、味道诱人的特点。该项目已被五常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项目传承人付彦明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广发祥软麻花”博物馆,将满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经典展示给世人,使这项技艺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链,供人们品尝、参观、体验,该标准的发布,将使动态非遗转化为传播的载体,扩大传承的社会效果,让满族特色的传统麻花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本文件适用于龙江特色美食软麻花的制作和展示。
据《拉林阿勒楚哈京旗原案》、《吉林通志》等文献记载,乾隆九年开始,北京闲散旗人3000户分3批从京都迁到拉林阿勒楚喀屯垦戍边,由于满族人长期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区,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饮食习惯,京城的御膳房设有专门的炸食房,制作各式炸食,其中就有麻花,这种皇家特有的炸制麻花技艺被萨哈连传授给同辈的叔伯兄弟富尔瑚,富尔瑚又传其子富庆(福清),富庆将这一皇家炸食技艺麻花的制作手工艺带到了拉林,后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付彦明是“京旗移民”的后裔,从祖辈那里传承下来了“麻花制作技艺”,使这项带有浓郁的满族民族特征的食品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发展下来。在付彦明及其上三代传承人的传承下,已发展到有制作生产车间2000多平方米,在哈尔滨、吉林市等地区开设20多个连锁店,形成了具有满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产品,深受百姓的喜欢。
广发祥软麻花具有行如蟠龙、色泽红润、香气扑鼻、味道诱人的特点。该项目已被五常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项目传承人付彦明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广发祥软麻花”博物馆,将满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经典展示给世人,使这项技艺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链,供人们品尝、参观、体验,该标准的发布,将使动态非遗转化为传播的载体,扩大传承的社会效果,让满族特色的传统麻花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相关资料
- DB2304/T 065-2022 肉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 DB23∕T 3328-2022 天然鳞片石墨中微量三氧化二铝含量测定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 DB23/T 3320-2022 粉红侧耳熟料栽培技术规程
- DB23/T 3361-2022 水稻品种抗瘟性田间监测圃设置技术规程
- DB23/T 3505-2023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规范
- DB23/T 2331-2019 雨露大麻干茎
- DB23/T 3649.6-2023 政府网站建设管理规范 第6部分:元数据
- DB23∕T 3315-2022 冰壶场馆技术要求与开放条件
- DB23/T 3250-2022 应用生物炭缓解棚室土壤连作障碍技术规程
- DB2327/T 037-2022 黄芩种子繁育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