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中东部晚古生代古地理及优质储层发育控因 沈玉林,郭英海,付金华 著 2018年版
- 资料名称:鄂尔多斯中东部晚古生代古地理及优质储层发育控因 沈玉林,郭英海,付金华 著 2018年版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84.18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189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鄂尔多斯中东部晚古生代古地理及优质储层发育控因
作者: 沈玉林,郭英海,付金华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鄂尔多斯中东部晚古生代古地理及优质储层发育控因》立足于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的沉积环境分析及层序地层划分,对隐伏区钻测井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探讨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格局及演化,揭示物源分布、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为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目录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岩石地层及岩性组合特征
1.1.1 上石炭统本溪组(C26)
1.1.2 上石炭统晋祠组(C2j)
1.1.3 下二叠统太原组(P1t)
1.1.4 下二叠统山西组(P1s)
1.1.5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2x)
1.1.6 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P3sh)
1.1.7 上二叠统孙家沟组(P3s)
1.2 区域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1.2.1 构造格局
1.2.2 盆地基底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2.3 构造演化
第2章 层序地层格架与对比
2.1 主要沉积相类型
2.2 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
2.2.1 层序界面的识别
2.2.2 层序界面类型
2.2.3 水泛面
2.3 层序地层特征
2.3.1 层序地层特点
2.3.2 充填层序类型及特征
2.4 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及层序充填模式
2.4.1 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
2.4.2 层序充填模式
2.5 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地层对比
2.5.1 关键界面的约束
2.5.2 近距离自旋回沉积对比
2.5.3 古生物组合带的限定
2.5.4 区域地层单元划分
第3章 层序格架内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3.1 SQI古地理特征
3.1.1 SQI区域沉积背景
3.1.2 SQI古地理
3.2 SQⅡ古地理特征
3.2.1 SQⅡ区域沉积背景
3.2.2 SQⅡ古地理
3.3 SQⅢ古地理特征
3.3.1 SQⅢ区域沉积背景
3.3.2 SQⅢ古地理
3.4 SQⅣ古地理特征
3.4.1 SQⅣ区域沉积背景
3.4.2 SQⅣ古地理
3.5 SQV古地理特征
3.5.1 SQV区域沉积背景
3.5.2 SQV(SQl8)古地理
3.6 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
第4章 晚古生代盆山耦合及古地理控制因素
4.1 晚古生代研究区与内蒙古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4.1.1 华北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与其北侧造山作用发生的密切相关性
4.1.2 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阶段随内蒙古造山带板块作用的演化而转变
4.1.3 晚古生代沉积特征、物质充填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并记录了造山带的构造变动与隆升过程
4.2 物源研究
4.2.1 物源区构造属性特征
4.2.2 古流向及砂体展布特征
4.2.3 主要轻矿物标型特征
4.2.4 重矿物组合特征
4.2.5 晚古生代物源探讨
4.3 古气候
4.4 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充填模式
4.4.1 晚石炭世(SQ I)构造-沉积充填模式
4.4.2 早二叠世早期(SQⅡ)构造-沉积充填模式
4.4.3 早二叠世晚期(SQⅢ)构造-沉积充填模式
4.4.4 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SQⅣ)构造-沉积充填模式
4.4.5 晚二叠世晚期(SQV)构造-沉积模式
第5章 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
5.1 神木-双山含气区太原组桥头砂岩
5.1.1 储层分布及成岩作用特征
5.1.2 桥头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5.2 乌审召-伊金霍洛旗含气区盒8段砂岩
5.2.1 储层分布及成岩作用特征
5.2.2 盒8段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 沈玉林,郭英海,付金华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鄂尔多斯中东部晚古生代古地理及优质储层发育控因》立足于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的沉积环境分析及层序地层划分,对隐伏区钻测井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探讨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格局及演化,揭示物源分布、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为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目录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岩石地层及岩性组合特征
1.1.1 上石炭统本溪组(C26)
1.1.2 上石炭统晋祠组(C2j)
1.1.3 下二叠统太原组(P1t)
1.1.4 下二叠统山西组(P1s)
1.1.5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2x)
1.1.6 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P3sh)
1.1.7 上二叠统孙家沟组(P3s)
1.2 区域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1.2.1 构造格局
1.2.2 盆地基底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2.3 构造演化
第2章 层序地层格架与对比
2.1 主要沉积相类型
2.2 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
2.2.1 层序界面的识别
2.2.2 层序界面类型
2.2.3 水泛面
2.3 层序地层特征
2.3.1 层序地层特点
2.3.2 充填层序类型及特征
2.4 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及层序充填模式
2.4.1 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
2.4.2 层序充填模式
2.5 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地层对比
2.5.1 关键界面的约束
2.5.2 近距离自旋回沉积对比
2.5.3 古生物组合带的限定
2.5.4 区域地层单元划分
第3章 层序格架内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3.1 SQI古地理特征
3.1.1 SQI区域沉积背景
3.1.2 SQI古地理
3.2 SQⅡ古地理特征
3.2.1 SQⅡ区域沉积背景
3.2.2 SQⅡ古地理
3.3 SQⅢ古地理特征
3.3.1 SQⅢ区域沉积背景
3.3.2 SQⅢ古地理
3.4 SQⅣ古地理特征
3.4.1 SQⅣ区域沉积背景
3.4.2 SQⅣ古地理
3.5 SQV古地理特征
3.5.1 SQV区域沉积背景
3.5.2 SQV(SQl8)古地理
3.6 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
第4章 晚古生代盆山耦合及古地理控制因素
4.1 晚古生代研究区与内蒙古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4.1.1 华北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与其北侧造山作用发生的密切相关性
4.1.2 晚古生代古地理演化阶段随内蒙古造山带板块作用的演化而转变
4.1.3 晚古生代沉积特征、物质充填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并记录了造山带的构造变动与隆升过程
4.2 物源研究
4.2.1 物源区构造属性特征
4.2.2 古流向及砂体展布特征
4.2.3 主要轻矿物标型特征
4.2.4 重矿物组合特征
4.2.5 晚古生代物源探讨
4.3 古气候
4.4 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充填模式
4.4.1 晚石炭世(SQ I)构造-沉积充填模式
4.4.2 早二叠世早期(SQⅡ)构造-沉积充填模式
4.4.3 早二叠世晚期(SQⅢ)构造-沉积充填模式
4.4.4 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SQⅣ)构造-沉积充填模式
4.4.5 晚二叠世晚期(SQV)构造-沉积模式
第5章 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
5.1 神木-双山含气区太原组桥头砂岩
5.1.1 储层分布及成岩作用特征
5.1.2 桥头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5.2 乌审召-伊金霍洛旗含气区盒8段砂岩
5.2.1 储层分布及成岩作用特征
5.2.2 盒8段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相关资料
- 四川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 魏国齐等著 2019年版
-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 2018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编写 2018年版
- 热熔岩与热融冰技术 [陈晨 编著] 2012年版
- 被动陆缘深水扇沉积构型及主控因素分析 以珠江口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为例 [李磊 著] 2012年版
- ALS综合录井仪操作与故障排除方法 [汪玉泉 编] 2012年版
- 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罗进雄,何幼斌 著] 2014年版
- 接触互动问题有限元建模 ADINA工程应用实例 朱庆杰,何岩峰 著 2015年版
- 职业技能鉴定石油石化行业题库试题选编 热工自动化设备检修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编 2008年版
- 钻井工程技术手册 第三版 2017年版 张桂林著
- 随钻声波传输技术 尚海燕,周静著 2018年版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